【阿里云·云原生架构·白皮书】保姆级解读 一、 云原生架构定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里是【阿里云·云原生架构·白皮书】,关注我学习云原生不迷路
?如果对你有帮助,给博主一个免费的点赞以示鼓励
欢迎各位?点赞?评论收藏⭐️

?专栏介绍

【阿里云·云原生架构·白皮书】 主要更新一些在学习云原生架构时的一些总结,以及对白皮书内容的解读。

?本期介绍

主要介绍云原生架构定义

?云原生架构定义

从技术的角度,云原生架构是基于云原生技术的一组架构原则和设计模式的集合,旨在将云应用中的非业务代码部分进行最大化的剥离,从而让云设施接管应用中原有的大量非功能特性(如弹性、韧性、安全、可观测性、灰度等),使业务不再有非功能性业务中断困扰的同时,具备轻量、敏捷、高度自动化的特点。

云原生架构在这两年逐渐成为应用部署的主流方式。概括来讲云原生是在云计算时代一种构建和运行应用程序的方法,充分利用和发挥云平台的弹性自动化优势,在云上以最佳方式运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云原生架构与传统架构的对比:

上图展示了在代码中通常包括三部分:业务代码、三方软件、处理非功能特性的代码。其中“业务代码”指实现业务逻辑的代码;“三方软件”是业务代码中依赖的所有三方库,包括业务库和基础库;“处理非功能性的代码”指实现高可用、安全、可观测性等非功能性能力的代码。

三部分中只有业务代码是核心,是对业务真正带来价值的,另外两个部分都只算附属物,但随着软件规模的增大、业务模块规模变大、部署环境增多、分布式复杂性增强,使得今天的软件构建变得越来越复杂,对开发人员的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云原生架构相比较传统架构进了一大步,从业务代码中剥离了大量非功能性特性(不会是所有,比如易用性还不能剥离)到laaS和PaaS中,从而减少业务代码开发人员的技术关注范围,通过云厂商的专业性提升应用的非功能性能力。

此外,具备云原生架构的应用可以最大程度利用云服务和提升软件交付能力,进一步加快软件开发:

?代码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云原生架构产生的最大影响就是让开发人员的编程模型发生了巨大变化。今天大部分的编程语言中,都有文件、网络、线程等元素,这些元素为充分利用单机资源带来好处的同时,也提升了分布式编程的复杂性;因此大量框架、产品涌现,来解决分布式环境中的网络调用问题、高可用问题、CPU争用问题、分布式存储问题……

在云的环境中,比如“如何获取存储”变成了若干服务,包括对象存储服务、块存储服务和没有随机访问的文件存储服务。云不仅改变了开发人员获得这些存储能力的界面,还在于云产品在这些OpenAPl或者开源SDK背后把分布式场景中的高可用挑战、自动扩缩容挑战、安全挑战、运维升级挑战等都处理了,应用的开发人员就不用在其代码中处理节点宕机前如何把本地保存的内容同步到远端的问题,也不用处理当业务峰值到来时如何对存储节点进行扩容的问题,而应用的运维人员不用在发现.zero day安全问题时紧急对三方存储软件进行升级……

云把三方软硬件的能力升级成了服务,开发人员的开发复杂度和运维人员的运维工作量都得到极大降低。显然,如果这样的云服务用得越多,那么开发和运维人员的负担就越少,企业在非核心业务实现上从必须的负担变成了可控支出。在一些开发能力强的公司中,对这些三方软硬件能力的处理往往是交给应用框架(或者说公司内自己的中间件)来做的;在云的时代云厂商提供了更具 SLA的服务,使得所有软件公司都可以由此获益。

这些使得业务代码的开发人员技能栈中,不再需要掌握文件及其分布式处理技术,不再需要掌握各种复杂的网络技术……简化让业务开发变得更敏捷、更快速!

?非功能性特性的大量委托

任何应用都提供两类特性,功能性特性和非功能性特性。功能性特性是真正为业务带来价值的代码,比如如何建立客户资料、如何处理订单、如何支付等等;即使是一些通用的业务功能特性,比如组织管理、业务字典管理、搜索等等也是紧贴业务需求的。非功能性特性是没有给业务带来直接业务价值,但通常又是必不可少的特性,比如高可用能力、容灾能力、安全特性、可运维性、易用性、可测试性、灰度发布能力等等。

不能说云计算解决了所有非功能性问题,但确实大量非功能性特性,特别是分布式环境下复杂非功能性问题,被云产品处理掉了。以大家最头疼的高可用为例,云产品在多个层面为应用提供了解决方案:

  • 虚机: 当虚机检测到底层硬件异常时,自动帮助应用做热迁移,迁移后的应用不需重新启动而仍然具备对外服务的能力,应用对整个迁移过程都不会有任何感知;
  • 容器: 有时应用所在的物理机是正常的,只是应用自身的问题(比如 bug、资源耗尽等)而无法正常对外提供服务。容器通过监控检查探测到进程状态异常,从而实施异常节点的下线、新节点上线和生产流量的切换等操作,整个过程自动完成而无需运维人员干预;
  • 云服务: 如果应用把“有状态”部分都交给了云服务(如缓存、数据库、对象存储等),加上全局对象的持有小型化或具备从磁盘快速重建能力,由于云服务本身是具备极强的高可用能力,那么应用本身会变成更薄的“无状态”应用,因为高可用故障带来的业务中断会降至分钟级;如果应用是N-M的对等架构架构模式,那么结合Load
    Balancer产品可获得几乎无损的高可用能力!

?高度自动化的软件交付

软件一旦开发完成,需要在公司内外部各类环境中部署和交付,以将软件价值交给最终客户。软件交付的困难在于开发环境到生产环境的差异(公司环境到客户环境之间的差异)以及软件交付和运维人员的技能差异,填补这些差异的是一大堆安装手册、运维手册和培训文档。容器以一种标准的方式对软件打包,容器及相关技术则帮助屏蔽不同环境之间的差异,进而基于容器做标准化的软件交付。

对自动化交付而言,还需要一种能够描述不同环境的工具,让软件能够“理解”目标环境、交付内容、配置清单并通过代码去识别目标环境的差异,根据交付内容以“面向终态”的方式完成软件的安装、配置、运行和变更。

基于云原生的自动化软件交付相比较当前的人工软件交付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以微服务为例,应用微服务化以后,往往被部署到成千上万个节点上,如果系统不具备高度的自动化能力,任何一次新业务的上线,都会带来极大的工作量挑战,严重时还会导致业务变更超过上线窗口而不可用。

?总结

?云原生架构的特点

容器化封装。 容器化封装是指以容器为基础,应用程序封装在容器之中,在容器里运行,实现资源的相对隔离与容器镜像的重复使用。
面向微服务。 面向微服务是指把一个大的功能应用拆分成一个个功能单一、相对独立、相互解耦的微应用,微应用之间通过接口进行通讯。
动态管理。 动态管理指通过一个统一的编排工具,比如K8S,来动态的管理和调度这些微服务。

?云原生架构的优势

快速。 天下武功,无坚不摧,唯快不破!云原生架构使用敏捷开发和DevOps,不但可以让企业快速的开发产品,自动化部署产品,同时还能持续的更新产品,让产品跟得上需求,甚至是引导需求,让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弹性扩展。 云原生架构天生具有云计算的特点。它的资源是可以按照实际情况进行伸缩,这样不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也大大降低了企业成本。
安全与强壮。 云原生架构依托于容器编排工具(K8S)与微服务的组合,应用就拥有了自动恢复能力、容错能力、故障隔离能力,让应用时刻处于可用的状态。
屏蔽底层差异。 因为使用了容器化技术,应用运行于容器之中,应用就不需要考虑底层硬件的差异,只要是能运行容器镜像的硬件都可以运行程序,大大简化了开发工作量。同时对运维人员也非常友好,不需要再为环境问题而苦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网络收集整理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版权属于原作者。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