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G个体成长模型:痛苦是成长的起点

在阿里工作的9年多时间里,我作为技术主管(在阿里内部称为TL,Technical Leader)主要从事过两大块业务。第一块是UC浏览器PC版的技术主管,负责包含开发、测试和项目管理在内的工作(团队规模超过50人)。这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带团队,通过摸索提出了团队效能动力模型,也在2015的QCon做了题为《打造高质效的技术团队》的主题分享并意外地获得了高于96%的听众满意率(听众约300人)。经过二、三年的努力我将一个作坊团队打造成了准专业化的,团队成员的工作幸福感和工作效率都不错。毫无意外,在那时期我有很好的成就感,不少同事现在仍是朋友并不时在一起吃饭、聊天。

第二块是2016年转岗到集团中间件技术部后,有机会从2018年开始带领4位同学从事服务网格(Service Mesh)这一新技术的发展与落地。至2021年初,这个团队成长到13人的样子,完成了新技术从0到1的突破和一定规模的落地。相比前一块业务的成就感,这次经历让我觉得自己千疮百孔,似乎遭遇了滑铁卢。

回想起来,两块业务具有非常不同的特点——前者成熟后者却是全新的。PC版浏览器业务在我接手时已发展了2、3年,加上那时整个集团浏览器业务的大头在手机端而非PC端,换句话说我所负责的业务在阿里集团的业务版图中偏边缘。虽说有技术包袱,但都是属于业务自己内部的,完全自主可控。

相比之下,服务网格是云原生新技术浪潮之下的平台型新技术,其落地运用涉及阿里电商生态的所有核心和非核心应用。新技术落地的过程不仅要保证所有业务的平稳,还得确保性能衰退和新增成本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以及处理好与阿里过去十多年所沉淀技术的兼容性问题,背后的难度和挑战非同一般。

然而,后一业务虽然做得让人痛苦,但所带来的成长却是巨大且多方位的。因为这一经历而让我领悟出了自己独创的POG个体成长模型。

POG个体成长模型

从图中可以看出,POG分别代表了痛苦(Pain)、克服(Overcome)和成长(Growth)三大阶段。痛苦是起点,成长是终点,成长后又将面临新的痛苦,形成螺旋上升的局面。

  • 痛苦源自压力、焦虑和委屈。压力源于确定性,比如,项目需要在3月31日前完成;不确定性则带来焦虑,担心年终绩效不好就是一个例子;与压力和焦虑都代表未发生之事所不同的是,委屈代表已发生的事,但对结果不服气或心有不甘。没有将恐惧纳入模型的原因,是我认为那是焦虑的强化,本质是对不确定性的逃避。
  • 克服包含达成目标、学习和接纳。达成目标自然解决了压力问题;应对焦虑最好的办法是学习,通过学习转移注意力,增大心灵空间让自己专注于当下之事,将未来的结果交给时间;接纳是指接受无法改变的事实,放下委屈。
  • 成长体现于信心、思维、忍耐度、智慧和格局。当成功克服痛苦时,很自然地将增强自己应对相似问题的信心,回头能看到自己的方法和路径,丰富了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痛苦是一种让人不舒服的真实感受,每次克服痛苦都会锻炼出对这种不良感受的忍耐度,让人能坚持走完克服的全过程迎来成长而非中途放弃。成长的另一种方式是通过经历形成自己的智慧,切身体验到所学知识如何转变为应对现实的解决方案。成长的最高境界是提升格局,越大的痛苦越是需要成长得更高,背后不只是实现知识到智慧的转化,甚至塑造更为宏大的心灵空间。
  • 整个模型的核心是变商。变商我将之定义为个体改变自己的能力,将学到的知识和道理转变成本能行为的能力。在我看来,变商比智商和情商更能真实反映一个人的能力。

POG模型的价值 

虽说每一个体及其成长路径都独一无二,但我相信从更高的抽象层次上有一定的范式可循,这是提出POG模型的根因。POG模型的价值在于:

  • 强调痛苦是成长的必由之路。面对痛苦而产生应急反应是正常现象,人的本能会让我们想尽快远离。然而,能快速摆脱的痛苦并不能带来坚实的成长。没有痛苦的生活是不真实的,面对并承认那种不舒服的感受个体才会对自己诚实,这是回归理性应对痛苦的关键一步。
  • 以成长性思维看待痛苦。应对痛苦只能从逃避和克服两种方式中二选一,选择克服就是选择成长。明白了痛苦背后所蕴含的成长契机,个体在克服痛苦的过程中将更具耐心并充满希望,希望将给人以力量。快乐的成长并不能体现一个人的成熟,但痛苦的成长却可以。
  • 人的一生就是这个模型螺旋上升地持续展开。除非走到生命的尽头,否则没有“最后一个痛苦”之说。面对痛苦,每个人都可以自由选择是否做一次模型展开,只是人生经历的密度将有所不同。如果人生的厚度由经历的密度决定,那是不是多展开几次更好呢?趁年轻、趁还能折腾!
  • 自我改变是核心本质。没有痛苦意味着什么都不用改变,而感到痛苦往往意味着需要自我改变。读再多的书、经历再丰富、思考再深,如果没有带来自我改变则说明成长不充分。

前面所述我在阿里所从事第二块业务的痛苦经历,让我在这个模型的多个方面收获了巨大成长,后面值得另写文章与读者分享。

POG 模型适用于家庭

虽说 POG 模型的提出源于我的工作经历,但这个模型同样适用于家庭。

对于夫妻关系来说,如果夫妻双方不能相互滋养那就容易遭受相互伤害的痛苦。克服痛苦的办法是双方都持续学习并做出自我改变。就我家的实践经历,发现原生家庭对个体潜意识的影响非常巨大。夫妻间难以流畅沟通并非哪方有意识地不理性,而是因为养育环境导致所形成的潜意识让一方本能地进入防御状态所致。

对于原生家庭问题的探索不是夫妻一方能单独完成的,一定需要双方都通过学习知晓这方面的心理学研究,相互启发地去发现哪些原生家庭问题影响到了各自在沟通中的非理性表现。当理性一方发现另一方的非理性是出于原生家庭所带来的本能时,他就会放下以前所积累下来的固有成见,并以理解、怜悯去取代。而非理性的一方知道这一原因后,也会将那种潜意识转化成意识而特别注意并加以改善。

好多成年人其实是困在自己的原生家庭问题上,使得无法找到自己并活出自己。最为麻烦的是,他并不知道自己有问题,甚至不知道原生家庭这个概念。

就亲子关系来说,这个模型只适用于父母,并不适用于孩子。就我所掌握的情况来看,亲子问题无一不是父母造成的,孩子在这类事件中完全是无辜的受害者。父母要学会用学习和接纳去安放自己的焦虑,给孩子创造足够的安全感,让孩子长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而非父母希望的。

我认为每一位父母都应当学习原生家庭方面的内容,通过自我察觉去阻断父辈们所遗留下来的伤害沿袭到下一代。

推荐阅读《原生家庭》和《了不起的我》两本书。后者特别强调自我发展的道路上自我改变的系统性,相信对于探索家庭幸福将有所帮助。

好了,这次分享到这。期待您的留言,或帮助完善 POG 个体成长模型,或提出问题。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网络收集整理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版权属于原作者。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