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运行机制和更新机制

?观众老爷们好呀,牛牛又更文了,上文我们对部分比较常用的组件进行了讲解,作为开发者,我们还需要对小程序的运行机制和更新机制做一定的了解,那问题来了,你对它们了解多少呢?
?今天牛牛就带大家测一测,不了解的还不笔记做起来!

一,运行机制

第一个说明的是小程序的运行机制,小程序从启动到最终被销毁,其实会有很多不同的步骤,小程序会经历多种状态,大致的运行机制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接下来我们开始详细的步骤讲解

1.1 小程序的启动

看上图,我们知道,小程序首先会有一个冷启动,简单讲解就是用户首次打开小程序,或者小程序经过一定时间自动销毁后被用户再次打开,这个时候,小程序需要重新加载代码,重新加载启动。

这时候可能有小伙伴会问啦,那如果还没销毁就再次启动小程序呢?这个时候就叫做热启动啦,平时使用小程序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关闭小程序后不久重新打开,加载的速度比前者快上不少,这就是因为小程序未被销毁,是从后台状态进入前台状态,这个过程我们叫做热启动,也可以说切前台。

1.2 小程序前后台

小程序完成加载之后,会有两种状态,分别是前台状态后台状态

  • 小程序启动后,在界面展示出来的时候,该小程序就处于前台状态
  • 而当我们关闭小程序时,在一定时间内,小程序并没有真正关闭也就是销毁,而是进入所说的后台状态,后台状态下小程序依然在运行,只是部分API的使用会受到限制。这里的操作就是前图中的切后台。
  • 正常情况下,后台状态的时间不会持续很长时间,一小段时间后就会开启挂起事件,进入挂起状态(后文解释)。
  • 在销毁前,用户再次点击小程序打开,小程序就会从后台状态挂起状态重新进入前台状态这也就是我们前边说到的热启动

1.3 挂起状态

小程序在后台状态呆很短的时间后,就会切换到挂起状态,在该状态下,微信会停止该小程序JS线程的执行,小程序的内容状态会被暂时保留,事件、回调等等在小程序重新进入前台状态时才会触发。

小tip:

  • 后台并不会停止JS线程的执行,如果小程序开启了后台音乐播放地理位置等功能时,小程序不会从后台切入挂起,也就是小程序可以持续运行

1.4 小程序销毁事件

最后一个就是当挂起状态持续过久(目前是三十分钟),为了减轻资源紧张,这时候,小程序就会被销毁啦。

还有一种情况,当小程序占用系统资源过多,也会被系统销毁或者被微信客户端主动回收。

在开发中,我们可以用wx.onMemoryWarning监听内存告警事件,设置内存清理。

二,更新机制

我们知道,微信客户端会在本地缓存中缓存小程序的代码,而开发者在管理后台中会不定时发布更新的新版本小程序,那么微信客户端是怎么知道是否有新版本的呢?

其实微信客户端会有若干个时机取检查本地缓存,如果有新版本,那就进行小程序代码包的更新,但如果恰巧发布新版本后没有经过这些时机就打开小程序,那打开可能还会是旧版本的小程序。

下面牛牛来列举这些检查更新的时机

2.1 启动时同步更新

同步更新会影响到小程序的启动耗时,启动时并不一定会发生同步更新,以下两种情况,会在启动小程序时同步更新。

  • 定期检查发现新版本
    微信在运行的时候,会定期检查最近使用小程序是否具有新版本,并在下一次启动小程序时设置是否同步更新

  • 用户长时间未使用
    长时间未使用小程序,微信客户端为了小程序版本迭代正常,会对这些小程序设置启动时同步更新。

2.2 启动时异步更新

每次小程序冷启动时,都会有异步检查是否有新版本的操作,如果发现新版本,会将新版本代码进行异步下载,而不影响小程序的运行,不过这也会导致,如果启动后仍然是旧版本,只有下次启动,才会打开新版本的小程序。

2.3 开发者手动触发

微信提供了一个APIwx.getUpdateManager,可以在有新版本时提示用户重启小程序更新新版本

三,生命周期

最后就让我们以生命周期作为今天的结尾吧。

  • 生命周期可以分为程序和页面两部分,对于程序,我们首次启动小程序时,会触发onLaunch方法,当我们的小程序初始化完成后,便会触发onShow方法,页面加载并显示,此时触发显示页面的onLoadonShow方法,成功显示页面。

  • 首次显示页面,还会触发页面的onReady方法,对页面元素进行渲染,注意,该方法,一个页面只会调用一次。

  • 当小程序切入后台时,注意,小程序会先触发页面的onHide方法,将页面隐藏,再触发程序的onHide方法

  • 而当小程序从后台切入前台时,小程序会先触发程序的onShow方法,再触发页面的onShow方法,将页面显示。

这里放上一张网上的图片便于大家理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本文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的话,可以关注一下牛牛后续的更新,感谢您的支持!
债见~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网络收集整理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版权属于原作者。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