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不仅仅只是测试Bug,还有更重要的是分析缺陷~

测试团队在项目或版本测试完成后,需要对本次项目或版本所发现的缺陷做统计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总结项目或版本在哪些方面可以进行改进,为下个项目或版本的管理,做更好的管理和风险预防。

分析缺陷一般从以下角度来进行:

以某个项目为例,此项目共涉及6个关联系统,整个项目周期,发现的缺陷数共508个(缺陷数已按等级进行换算)。下面从各方面分析缺陷的分布情况。
从缺陷的根本原因上分析

文档问题

指的是在静态测试(包括文档的正式及非正式评审)时,测试人员发现的各类文档的问题,投产手册的问题。

程序代码问题

程序存在各种的代码问题,程序未按需求功能实现等。

需求分析不全

需求分析不全面导致的部分场景或功能未实现。

需求变更

由于出现缺陷,导致需求需要变更。

环境问题

部署操作不正确;

参数设置没按投产手册要求执行;

控版出错(含:未与生产同步、未与上一个版本同步等)。

数据质量问题

不符合需求的测试数据,测试中产生的脏数据。

项目组的问题由程序代码问题、需求分析不全和文档问题组成。

其中,程序代码问题的占比是最高的,程序代码问题表现在:一是程序员在编码时只考虑正常场景的情况,一些异常和特殊的场景的情况都没考虑到;二是修改一个缺陷后,引出另外的缺陷。

需求分析不全、和文档问题,加起来占比6.7%,从另一方面说明项目组不重视文档及文档质量,对功能分析不透彻。

从以上可以看出,项目组需要加强文档编写质量、需求的充分评审和代码评审及走查。测试交付团队方面的问题,数据质量问题和环境的问题共占比9.8%,数据质量问题单项占到6.3%,这个比例偏高,测试团队应该管理好测试数据的质量,以免由于不合规的数据浪费大家的时间和精力。

环境问题,交付团队应该在项目或是版本开始时,测试环境的配置与生产环境的配置一致,以保证测试版本的有效性,在部署时,需要与测试团队先做沟通,避免一些没有必要的环境问题。

从缺陷发现的阶段分析

测试分析阶段处于测试人员对需求文档、概要设计文档的评审(评审包括文档的测试和评审会),这个阶段的缺陷数,主要由文档问题、评审问题组成。

测试执行阶段包括冒烟测试、第一轮、第二轮和回归测试。在这个阶段,测试团队对整个项目或是版本做全面的测试,用各种测试方法来验证项目或版本是否符合上线标准。

冒烟测试:只对项目或是版本做主流程的验证。

第一轮、第二轮测试,是执行所有的测试用例,对所有的功能做全面的验证,测试类型包括了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可靠性测试、安全性测试、接口测试等等。

回归测试是对项目或是版本做全面的回归测试,包括第一或第二轮测试过程中,本来测试通过的用例,再加上此次未改造的功能。

补丁测试,指的是在项目或版本已经定版后,仍存在非改不可的,影响流程性的缺陷。

各个阶段出现的缺陷数量,也可以分析项目组或是测试团队在哪个阶段是否有问题。

从缺陷的引入系统上分析

缺陷数已按等级进行换算:

系统2和系统3的改造量排名第一和第二,难道就证明了改造量大的,出的缺陷就多吗?

也不是,像系统4的改造量只是比系统3少了10%,但缺陷数却少了3分之一。

虽然系统与系统之间的缺陷没有什么可比性,但如果加上各个系统的开发工作量,计算出各个系统的缺陷密度,虽然可比性的不大,但是以整体来看项目组的程序质量来说,这样子有一定的可比性了。

缺陷密度以1为基准,缺陷密度高于1的系统,可能需要分析一下程序的质量,看问题出在哪里。

从测试漏检上分析

此次项目上线运行一个月内,生产上出现的故障数量如上表所示。从上面可以看出,测试团队在漏检的问题上占了3个,是总故障数量的一半,且测试分析遗漏一个,用例遗漏一个,而执行还遗漏了一个,这说明测试团队的内部存在流程或沟通的问题。需要测试团队进行分析具体的原因。

总结

以上从各个方面来分析项目或版本的缺陷,都是希望从各种渠道来了解项目组和测试团队的情况,分析是否他们存在内部规范或是流程上的问题,需在哪一方面做进一步改进措施。

除此之外,还能收集各团队的项目指标,与公司的基准数据做对比,看是否与之相匹配,是否存在改进的方面,能以更好的姿态去迎接下一次挑战。

最后感谢每一个认真阅读我文章的人,礼尚往来总是要有的,虽然不是什么很值钱的东西,如果你用得到的话可以直接拿走:

这些资料,对于【软件测试】的朋友来说应该是最全面最完整的备战仓库,这个仓库也陪伴上万个测试工程师们走过最艰难的路程,希望也能帮助到你!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点击下方小卡片领取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网络收集整理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版权属于原作者。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