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持久化之RDB操作【redis】

Redis

Redis持久化( 面试和工作持久化都是重点)!!!

Redis是内存数据库,如果不将内存中的数据库 状态保存到磁盘,那么一旦服务器进程退出,服务器的数据库状态也会消失
所以Redis提供了持久化操作

什么是RDB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指定时间间隔后,将内存中的数据集快照写入磁盘 ;也就是行话说到Snapshot快照,它恢复时候直接读取快照文件到内存,进行数据的恢复 ;Redis会单独创建(fork)一个子进程来进行持久化,会先将数据写入到一个临时文件中,待持久化过程结束,再用这个临时文件替换上次持久化好的文件,整个过程主进程是不进行任何IO操作的,这就确保了极高的性能,如果需要进行大规模数据的恢复,且对于数据恢复的完整性不是非常铭感,那么RDB要比AOF方式更加高效,RDB的缺点是最后一次持久化的数据可能丢失,我们默认的就是RDB,一般情况不会修改这个配置!

默认情况下, Redis 将数据库快照保存在名字为 dump.rdb的二进制文件中。文件名可以在配置文件中进行自定义。(redis.config)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工作原理

在进行 RDB 的时候,redis 的主线程是不会做 io 操作的,主线程会 fork 一个子线程来完成该操作;
Redis 调用forks。同时拥有父进程和子进程。子进程将数据集写入到一个临时 RDB 文件中。当子进程完成对新 RDB 文件的写入时,Redis 用新 RDB 文件替换原来的 RDB 文件,并删除旧的 RDB 文件。

这种工作方式使得 Redis 可以从写时复制(copy-on-write)机制中获益(因为是使用子进程进行写操作,而父进程依然可以接收来自客户端的请求。)

触发机制

save的规则满足的情况下,会自动触发rdb原则
执行flushall命令,也会触发我们的rdb原则
退出redis,也会自动产生rdb文件

测试

?来自配置文件(redis.conf)

save 900 1 # 每900秒修改一次就会触发save
save 300 10 # 每300秒修改10次会触发save
save 60 10000 # 每60秒修改10000次就会触发save

如果我把上面的代码进行修改

#save 900 1 # 每900秒修改一次就会触发save
#save 300 10 # 每300秒修改10次会触发save
#save 60 10000 # 每60秒修改10000次就会触发save
save 60 5     # 每60秒修改5次出发sav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首先查看会话(Xshell里面的会话1 20001107)然后打开bin目录下的文件

[root@GongQlLong bin]# ls
dump.rdb 
redis-benchmark
redis-check-rdb  
redis.conf      
redis-server
gongconfig  
redis-check-aof  
redis-cli        
redis-sentinel

2.删除bin目录下的dump.rdb
(注意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了(dump.rdb

[root@GongQlLong bin]# rm -rf dump.rdb 
[root@GongQlLong bin]# ls
gongconfig 
redis-benchmark 
redis-check-aof  
redis-check-rdb 
redis-cli 
redis.conf
redis-sentinel  
redis-server

3.这个时候去启动另一个会话(2 20001107)我们在六十秒内完成以下Linux命令

127.0.0.1:6379> set k1 v1
OK
127.0.0.1:6379> set k2 v2
OK
127.0.0.1:6379> set k3 v3
OK
127.0.0.1:6379> set k4 v4
OK
127.0.0.1:6379> set k5 v5
OK
127.0.0.1:6379> set k6 v6
OK
127.0.0.1:6379> set k7 v7
OK
127.0.0.1:6379> shutdown

4.当我们再次打开会话1时候查看bin下的文件,会发现出现了一个新的

[root@GongQlLong bin]# ls
dump.rdb    
redis-benchmark  
redis-check-rdb  
redis.conf      
redis-server
gongconfig  
redis-check-aof  redis-cli        
redis-sentinel

这就说明我们触发了save规则,会自动产生rdb文件

这个时候我们就算是重启了redis,然后再打卡我们依然可以访问到,关掉之前的值(已经触发save)

127.0.0.1:6379> get k1
"v1"

save

  • 使用 save 命令,会立刻对当前内存中的数据进行持久化 ,但是会阻塞,也就是不接受其他操作了;
  • 由于 save 命令是同步命令,会占用Redis的主进程。若Redis数据非常多时,save命令执行速度会非常慢,阻塞所有客户端的请求。

flushall命令
flushall 命令也会触发持久化 ;(可以自己尝试,就和之前一样先删除会话一的dump.rdb文件,然后打开会话2,执行flushall,就会发现bin目录重新生成新的dump.rdb)

触发持久化规则
满足配置条件中的触发条件 ;

可以通过配置文件对 Redis 进行设置, 让它在“ N 秒内数据集至少有 M 个改动”这一条件被满足时, 自动进行数据集保存操作。

如何恢复rdb文件

  1. 只需要将rdb文件放在我们redis启动目录就可以,redis启动的时候会自动检查dump.rdb恢复其中的数据
  2. 查看需要存在的位置
127.0.0.1:6379> config get dir
1) "dir"
2) "/usr/local/bin"

如果在这个目录下面存在dump.db文件,启动就会自动恢复其中的数据

优缺点

优点:

  • 适合大规模的数据恢复
  • 对数据的完整性要求不高

缺点:

  • 需要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操作,如果redis意外宕机了,这个最后一次 修改的数据就没有了。
  • fork进程的时候,会占用一定的内容空间。(其实大可不必在乎那么点内存吧)

一般生产环境会备份rdb文件!!!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网络收集整理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版权属于原作者。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