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不好混,给即将步入互联网职场“准程序员”分享一点经验

不知不觉又到了新的一年,又到了盘点过去时刻,所以简单写一篇和大家聊聊职业生涯规划。

我上学的时候毕业之前学校还专门开过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讲座,但说实话,听完之后,感觉没什么收获。空洞的道理太多,实实在在的心得比较少。其实也难怪,毕竟每个人的职业生涯可能都不尽相同,加上这个世界变化太快,即使有了规划也很难说就一定严格按照执行。

所以刚毕业的时候,我是觉得没什么好规划的,这玩意就像是趟水过河,没什么好说的,就是莽。

但这几年回过头来反思,有了一定江湖经验之后,有了一些新的看法。

我们先来简单地把职业生涯做一个分段,大概分成这么三个阶段:

从小白到资深,普遍1-3年
从资深到专家,普遍3-7年
从专家到leader,普遍7年以上
由于篇幅限制,我们今天先聊其中一段,从小白到资深。

什么是资深

小白很好理解,刚毕业的学生对于职场一无所知,自然就是小白,那么资深是一个什么level呢?

说起来资深(外企叫senior)是一个很大的range,各大公司对于资深的定义也不完全一样。根据我个人的理解,资深的下限是能够独立完成任务,独自解决遇到的问题。上限则是单打独斗的极限,独自解决各类技术难题的技术专家。以阿里为例,对标层级的话,大概是P6+到P7-的水平。

由于国内的互联网公司一般没有纯技术路线,所以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很难完全不做管理,一般都会多少带几个人或一个小团队一起做事。单打独斗和带人一起做事要求不太一样,所以一般资深定位到带人带团队之前,上限就是单打独斗的极限。

这也是除了校招之外进入大厂的最低层级,因为最低等级一般留给应届生。社会招聘普遍从资深这个层次开始,换句话说,想进大厂,这是最低门槛。

能力要求

从能力层面要求,资深工程师需要对负责的一条线有深刻的理解,对于整个业务面也要有一定的认知。具体来说,就是在没有人指导的情况下,能够把当前的系统和流程run起来。在寻求合作的时候,也要大体知道其他团队的负责范畴、扮演的角色、对接的关键人等等。

这里面的要求其实不低,并不只有技术,还需要经验积累、责任心、做人做事的方法、一定的沟通和规划、团队协作的能力等等。

大厂招聘这个层次的员工,主要是为了补充人力缺口,应对一线的开发。所以面试考察的点不多,主要还是看技术实力,其他的能力更多的会影响年底的绩效和入职之后的表现。

技术上的要求主要有两块,一块是基本功。大厂非常看重基本功,这里的基本功不是背题、背面经,考察的更多是背后的理解和思考。也就是说面试的时候追求的不是能不能回答上问题,而是有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考和深入的理解。

很多时候面试都是追问型面试,就是要问到底,看看对问题的理解以及各方面的技术积累究竟有多深。只是背题是一定扛不住追问的,一般好的面试官也一定会追问技术细节,除非面试官自己也不懂。

另一块看技术素养,更多的考察的是一个理解和悟性。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博主刚毕业做Java的时候,每天的任务都是增删改查,写业务逻辑。面试官自己就是这么过来的,他肯定知道应届生一般不可能刚入职就挑大梁,往往刚毕业只能做一些简单的任务,写一些简单的逻辑。所以我们非要硬吹我们做了多大多大的项目意义不大,因为真这么牛,你也不会跳槽了。

他们更关注的是即使做简单的业务逻辑,你有没有意识把这里面的技术细节都摸透,还是就只是当做一个黑盒一知半解。这除了能够看出技术能力之外,也能看出一个人的积极性和学习能力。一看就知道值不值得培养,有没有潜力了。

达成方法

要说达成的话,这里面优势最大的就是大厂里的校招生。

不需要跳槽,只需要内部晋升即可。大厂对于新人的培养以及晋升制度还是比较友好的,培养路线非常清晰。平均耗时2年左右,其中天赋比较好,比较努力的一年可以达到,最差一般也不会超过三年。

为什么校招这么卷呢,因为这里面好处还是比较大的。

除了福利好、发展稳之外,相比于其他跳槽到大厂拿资深的同学,可以节省一次跳槽的机会。如果机会好继续可以继续待着等晋升,机会不好除了可以内部活水也可以跳出去找找新的机会。大厂的光环虽然不像之前默认升一级那么香了,但往一些中小型企业跳拿个不错的薪水和层级还是不难的。

一些三年到P7,五年到P8的怪物基本上都是大厂里培养出来的……

其次是一些知名的中型公司,从简历竞争力上来说其实和大厂区别不大。

唯一的区别在于工作的环境不如大厂好,体现在身边的同事、老板的水平往往不如大厂优秀(核心团队可能除外)。公司技术积累、技术视野也不如大厂,如果是算法做的事情往往不够前沿,如果是开发往往琐碎的业务比较多,有技术含量的挑战比较少,想要接触到高技术含量的项目也比较困难。

再次是一些小型企业,公司知名度不高,公司里的规章制度和系统都不完善,要啥啥没有。牛人也不多,放眼望去屈指可数,做的事情也非常零碎,或者非常low。光顾着应付业务压力,能够生存就忙不过来了,技术积累、技术提升完全谈不上。

说白了,越小的公司基础建设、开发流程规范越不完善,人才储备越少,琐事越多。说白了在工作当中学到的东西越少,需要自己主动学的东西也就越多。大厂的一些边缘团队可能也有这样的问题,但好的地方是大厂内部的资料比较多,技术视野也比较好。即使吃不到猪肉,至少看猪跑还是容易的。

比学不到东西更可怕的是技术视野太窄,举个极端的例子,现在深度学习早就火遍大江南北了,但可能一些小厂里还在用传统的机器学习模型。如果身处在这样的公司,即使我们知道深度学习是主流,我们能清晰地辨别我们到底应该学哪些东西,深度学习到底怎么结合业务吗?这种时候想要靠自己突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往往还是需要有人指点的。

达到大厂资深工程师的标准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往大厂跳,核心是要利于以后的职业发展。一般来说,中型公司的员工自身只要不是太拉胯,也只需要两年左右就可以完成积累。小厂的情况我不是非常清楚,可能会需要久一些,或者需要往更大的平台跳一次。

感受分享

大家能读到这里,相信也都清楚,对于刚进入职场的程序员来说,技术实力是非常重要的。

但职场当中很残酷的一点是,虽然说起来新人需要成长是政治正确,但实际上除了我们自己没有任何人会对我们的成长负责。所以当我们忙于日常工作和各种琐事的时候,需要时时刻刻关注自己的技术成长和能力的提升,这直接关系到之后的职业发展。

如果团队里技术氛围好,老板能力也出色,做的事情很有技术含量能学到东西,那还好。但这样的机会说实话也是不多的,尤其是中小型公司。这也不能怪公司不好,毕竟公司的要义就是盈利,所有技术都是围绕这一点搭建的。很多公司忙着业务发展就已经筋疲力尽了,如果实在觉得环境限制了自己,及时止损,换个环境也不失为不错的法子。

说到跳槽这个事情,也需要谨慎。简单分享几个个人的见解,在跳槽的选择上,团队的核心程度是要大于厂商规模的。一般来说核心团队的待遇以及发展潜力都要比普通团队更好,待遇倒是其次,关键是发展潜力更大。如果要在中型公司的核心团队和大厂的边缘团队里选,首选核心团队。

衡量团队是否核心,是否值得加入,除了从对公司的重要程度入手之外,技术上的普适程度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考量。比如有同学问过我某打车平台的定价策略团队和某中型厂的推荐团队应该怎么选,只要两个offer价钱不是太悬殊,肯定无脑选后者。

虽然从对公司的重要程度以及技术实力上来说,两者可能差不太多,甚至前者更好。但前者的普适性比较低,不是所有公司都需要定价策略,但推荐业务几乎所有互联网企业都有,普适性比较强。

本人是一名从事6年开发的老程序员了,python 也是我一直着手的一门语言

TIOBE排行榜上python也稳居第一的位置了。

在这里小编也给大家整理了一整套非常清晰的学习路线

这份完整版的Python全套学习资料已经上传CSDN,朋友们如果需要可以微信扫描下方CSDN官方认证二维码【免费获取】

关于Python技术储备

?Python学习路线汇总?

Python所有方向的技术点做的整理,形成各个领域的知识点汇总,它的用处就在于,你可以按照上面的知识点去找对应的学习资源,保证自己学得较为全面。

全套PDF电子书

书籍的好处就在于权威和体系健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你可以只看视频或者听某个人讲课,但等你学完之后,你觉得你掌握了,这时候建议还是得去看一下书籍,看权威技术书籍也是每个程序员必经之路。

?Python学习视频?

观看零基础学习视频,看视频学习是最快捷也是最有效果的方式,跟着视频中老师的思路,从基础到深入,还是很容易入门的。

?Python练习题?

检查学习结果。


这份完整版的Python全套学习资料已经上传CSDN,朋友们如果需要可以微信扫描下方CSDN官方认证二维码【免费获取】

文末

这几年大家抱怨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卷,觉得竞争太激烈太累了。但其实这本身就是由经济规律决定的,前几年计算机还是劝退专业的时候,我亲眼看到学院里1/3的人想要转专业出去。现在互联网火热,又看到大批的人击破了脑袋想要进来……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润丰腴的地方自然竞争激烈,这本身就是自然规律。既然已经做了选择,便好好努力吧。与其搬弄口舌抱怨一通,倒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学点东西。毕竟抱怨不会让你变得更强,但学习会,你们说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本图文内容来源于网友网络收集整理提供,作为学习参考使用,版权属于原作者。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
下一篇>>